中国工厂赔偿的有限价值

中国工厂赔偿的有限价值

在中西方法律体系的差异中游刃有余绝非易事,赔偿条款更是如此。虽然这些条款在法律框架成熟的西方国家是稳健有效的工具,但在中国的制造协议中,其效力却相当模糊。本文将解释在中国制造合同中使用赔偿条款的问题,强调其局限性,并提出产品买家保护的替代策略。

西方律师喜欢工厂赔偿条款

赔偿条款是一方同意赔偿另一方未来可能因某些事件或行为而遭受的特定损失或损害的合同条款。它们在生产合同中很常见,通常要求制造商赔偿产品买方可能因产品不良或甚至因产品延迟交付而遭受的损失。

美国和欧洲的律师非常喜欢产品生产协议中的赔偿条款。他们对赔偿条款爱不释手,经常在中国的制造合同(OEM 协议)中使用赔偿条款,尽管这些条款在中国很少奏效。

美国和欧洲的律师会在条款中规定,如果产品缺陷导致召回或人员受伤,中国制造公司必须赔偿美国/欧洲公司因缺陷产品/召回而产生的任何费用/成本/损失。

为什么赔偿条款很少适用于中国?

这些规定听起来很不错,但通常并非如此。

如果中国制造公司违反合同,给美国/欧洲买方造成损害,中方要对违约直接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典型的制造商赔偿条款中规定的损害赔偿。因此,通常没有必要在根据中国法律将在中国执行的合同中加入赔偿条款。关于为什么让您的制造合同在中国执行通常是有意义的,请查阅《中国 OEM 协议》:中文版,统一收费

美国/欧洲公司有理由担心,如果他们的中国制造商向他们提供了有缺陷的产品,他们(美国/欧洲公司)可能会蒙受比产品购买价格高得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向中国制造商索赔,要求退还产品价款、修理或更换产品,并不能弥补美国/欧洲公司的损失。这是购买中国产品的真实风险。

中国法院执行的问题

但问题是,你不可能指望中国法院判定一家中国公司对此类损害承担责任,当然也不可能判定其承担全部责任。外国法官--尤其是中国法官--普遍认为美国法院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对损害赔偿的判定失去了控制。因此,即使中国制造商明显违约(例如儿童玩具中的含铅油漆),中国法院和中国仲裁员通常会将损害赔偿限制在直接成本以内:退款、修理或更换,再加上对美国/欧洲公司因延迟交货等原因所受处罚的补偿。中国法院和中国仲裁员作出的判决或裁决几乎从未完全弥补美国/欧洲公司可能因产品责任索赔而遭受的损失,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政府提出的索赔。无论合同中是否有赔偿条款,情况都是如此。

现在,在有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合同中要求你的中国制造商同意在美国或欧洲的法院解决争议之前,我必须提到,中国法院很少执行外国法院的判决,尤其是美国法院的判决和与中国没有判决执行条约的欧洲国家的判决。

自己购买保险通常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通常情况下,保护贵公司免受产品责任和产品召回损失的最佳方式是购买合适的保险,而保险费则被视为贵公司与中国开展业务的成本之一。你可以尝试让你的中国制造商为你支付保险费,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很少有中国制造商会同意这样做,而那些同意的制造商要么会提高产品价格,要么--更糟糕的是--会降低产品质量来支付保险费。请参阅《中国制造与产品保险》。

强制要求中国制造商投保自己的产品责任险的情况也是如此,只是情况更糟。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聘请一名律师来审查声称为你的中国制造商提供责任保护的中国保险单,你还需要确保保险单将你的公司列为受益人。然后,如果您确实需要对保单进行索赔,您需要与中国保险公司合作或对其提起诉讼,使其对贵公司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在研究产品覆盖范围时,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承保范围:确保您的保险涵盖与产品相关的特定风险,无论是潜在的消费者伤害、财产损失还是召回费用。

地理范围:确保保险在国际上有效,特别是在中国和您的母国有效。

索赔流程:熟悉索赔流程。有些保单可能会加快国际事故的理赔流程,或者有专人处理国际案件。

降低中国产品风险的其他方法

1.履约保证金/代管服务

这是由中国制造商提供的一种担保形式,如果某些合同条件(如质量标准或及时交货)未得到满足,外国公司就可以提出索赔。与在中国法庭上要求损害赔偿相比,在明显违反合同的情况下索要保证金更为容易。您还可以考虑使用托管服务,即资金由第三方保管,只有在满足某些条件(如产品质量或交货时限)后才将资金发放给中国制造商。

遗憾的是,同意这两点的中国制造商并不多见。

2.替代性争议解决办法(ADR)

鉴于中国法院在执行外国判决时面临的挑战,您的生产协议有时有必要规定在中立司法管辖区进行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主要手段。这样做的问题在于,通常有比赔偿更重要的理由让合同规定在中国法院解决争议,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

3.选择优秀的中国制造商

选择一家好的中国制造商,然后与该制造商建立稳固的关系,往往是防止产品质量和延迟交货问题的最佳途径。请参阅《海外制造尽职调查》:如何选择优秀的制造商,请参阅《海外制造尽职调查:避免代价高昂的错误指南》。

总结

总之,中国制造合同中的赔偿条款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外国公司不应将这些条款作为唯一的补救措施。健全的质量控制协议、保险以及与可靠的合作伙伴合作,都能提供更切实的风险缓解措施。虽然在合同中加入赔偿条款通常是合理的,但企业在签订这些协议时必须抱有现实的期望。通过充分的规划,在中国生产的企业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保护,避免出现不良产品和延迟交货的情况。

阅读更多

国际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