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为出口而强迫劳动?

待价而沽的维吾尔人这是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的标题,该报告介绍了新疆工人被带到中国其他省份从事强迫劳动的转移计划。维吾尔人出口是下一阶段的工作吗?

劳动力转移项目一直是中国政府新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导致维吾尔族(以及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强迫劳动问题超越新疆边界。反过来,这些转移也使应对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问题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无法简单地通过限制原产于新疆的商品贸易来解决问题(这并不是说识别新疆制造的商品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努力掩盖其原产地的情况下)。维吾尔强迫劳动保护法》(UFLPA)承认了这一现实,正如我们最近在《强迫劳动:中国与新疆》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强迫劳动:It's Getting Real:

正如我们之前所解释的,新疆的强迫劳动问题超越了新疆的边界,新疆人在中国其他地方的强迫劳动条件下工作。除了新疆制造的产品外,《美国禁止强迫劳动法》还禁止进口与新疆政府合作'从新疆招募、运输、转移、窝藏或接收强迫劳工'的实体制造的商品。这意味着,如果一家公司安排新疆劳工在其位于深圳或上海的工厂工作,将被视为在新疆生产产品。

随着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问题不断受到关注,美国和其他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与一般意义上的对华贸易截然分开。我们消费的大多数中国制造产品并非使用强迫劳动制造,但实际上不可能排除产品使用强迫劳动制造可能性。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问题的本质--中国的 强迫劳动问题,这将给中国贸易带来更大的压力。除了知识产权盗窃和市场准入限制等其他不满之外,现在又增加了强迫劳动问题。虽然这似乎令人不快,但必须强调的是,强迫劳动不仅是人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它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与非犯罪竞争者相比,那些强迫劳动的人获得了巨大的、不公平的优势。

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关税和其他税费的限制,许多中国供应商决定将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以摆脱关税和其他税费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东南亚只是中国制造产品的遮羞布,这些产品只是通过第三国转运。但毫无疑问,有些中国公司确实在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开设了工厂。这不仅仅是美国关税和关税的驱使:较低的成本对中国企业和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具有吸引力。

向东南亚和其他地区转移可能是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项目的下一步。中国企业及其客户可以准确地规划出一条不包括来自新疆的材料投入的供应链,从而降低被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等机构盯上的几率。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将享受到雇佣无薪或低薪工人的好处,而强迫劳动项目的政治目的却仍在继续。

如前所述,中国公司和其他公司之所以在东南亚和其他低成本目的地开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里的经商成本较低。但是,中国公司在出国时也会带走本国的劳动力,这种做法早已有之。

对于中国周边的国家来说,中资企业中出现维吾尔族强制劳工的情况不太可能引起轰动。无论如何,当地政府可能并不知道或不关心工厂里有维吾尔族工人。

需要明确的是,没有迹象表明向其他国家输出维吾尔族强迫劳工的行为正在发生。与此同时,如果当权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采取的行动方案,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政策制定者不应忽视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