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蹲守:一个垂死的 "行业"?

上周,我参加了IPWatchdog关于商标抢注的精彩网络研讨会,由AWA亚洲的Ai-Leen Lim主讲。你应该全程观看,但以下是一些想法和收获。

商标抢注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最大的问题之一。从根本上说,商标抢注是指某人注册商标时并不打算使用该商标,而是希望敲诈真正的品牌所有人。从概念上讲,抢注与假冒者注册商标以方便其假冒活动的情况不同。然而,由于抢注者是机会主义者,他们往往愿意将商标出售给假冒者,这意味着抢注和假冒问题之间存在一些重叠。同样,假冒者也经常向真正的品牌所有者敲诈出售他们合法拥有的商标。

由于中国实行商标注册在先制度,品牌所有人先使用商标的事实通常并不重要。中国确实对所谓的 "驰名商标 "给予保护,但商标很难达到 "驰名 "的程度。

在某些方面,蹲守比造假更糟糕。虽然后者有很多问题,但至少会产生一些经济活动,而蹲守则不会。此外,对于受到冲击的品牌来说,抢注使它们处于不得不为使用其认为属于自己的商标而付费的令人愤怒的境地。

正如艾琳所指出的,中国一直在采取措施解决抢注问题。最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商标法》进行了修订,规定 "恶意以非使用目的申请商标注册的,予以驳回"(第 4 条)。然而,即使在修订之前,对恶意申请的敌视趋势就已经存在。例如,爱莲注意到,在修正案通过的 2015 年至 2019 年期间,异议成功率几乎翻了一番。

不仅仅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在对恶意申请进行打击。中国的法院也越来越敌视 "抢注者 "和一般的不良商标行为人。以Brita案为例。该案并不涉及典型的 "囤积居奇 "者,他们只是投机取巧地囤积有潜在价值的注册,而是一家真正的上海公司,其目标是 "Brita "品牌。正如我们在《中国商标:善意地对付恶意抢注者?

虽然这对 Brita 来说可能是个冷酷的安慰,但本案中的被告并非真正的连续侵占者:它的恶意申请是针对 Brita 的。上海法院此举可能表明,中国当局决心对恶意申请者采取更强硬的措施,而不仅仅是对注册 "工厂 "的僭建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法院明确表示不会因为商标制度最终发挥作用而受到影响(尤其是因为 Brita 一开始就勤勉地申请了商标!)。法院更看重的是被告的行为对 Brita 造成了耗时的阻碍,并对被告在程序上的 "滥用 "持否定态度。如果上海法院的推理在其兄弟法院中得到认可,那么中国打击商标抢注的努力可能最终会有一些成效。

不久前,在与面临抢注问题的客户交谈时,很快就会讨论到与抢注者谈判购买的问题。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金额并不高昂,但客户花钱买回 "自己的 "商标这一事实却让人感到刺痛--他们意识到,如果他们在聘请中国法律顾问或提交商标申请时更加勤勉,完全可以避免这一问题。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赔偿金额高得吓人。对一些客户来说,重塑品牌是一种选择,但对另一些客户来说,则是在付钱给敲诈者和放弃中国市场之间做出的艰难抉择。

但时代在变。抢注仍然是一个问题,处理起来并不简单,但有一些微小的迹象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虽然谈判仍然是中国商标工具包的一部分,但以恶意为由提出异议(注册前)和无效(注册后)的途径以及民事诉讼也越来越有前景。

阅读更多

知识产权(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