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如何赢得与中国的创新竞赛

这是斯科特-霍尔布鲁克(Scott Holbrook)和亚当-保罗-斯莫拉克(Adam-Paul Smolak)长期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探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如何收回大量流向中国的制造业,从而为美国和盟国带来高水平的制造业就业机会。点击这里查看第一部分:中国和美国就业的未来

- 作者 斯科特-霍尔布鲁克和亚当-保罗-斯莫拉克

现在的美中冷战,以后的欧中冷战

中美冷战,创新是新一轮军备竞赛。

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几乎无限制地将政府资源投入到美国(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到欧盟、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传统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领域中看出来:电子通讯和软件、太空探索、军事武器、能源和生物识别。中国在这些领域称霸世界的行动包括以下方面:

  • 数十年的技术间谍活动
  • 通过利用政府补贴压低价格等手段安装全球 5G 网络
  • 创建北斗--中国 GPS 的竞争对手
  • 启动火星探测器任务
  • 发展电动汽车(EV)和绿色能源,享受政府补贴,安全法规很少
  • 发展 A2/AD 导弹能力
  • 开发遗传学和 DNA 鉴定技术,享受政府补贴,尽量减少道德或安全限制
  • 开发 COVID-19 疫苗,享受政府补贴,尽量减少伦理或安全限制
  • 利用其 "一带一路 "倡议扩大其地缘政治足迹,巩固其在成员国内政中的地位,并扩大其技术和军事能力的开发和利用

在《中国加大产业补贴力度:没有退路》一文中,该博客描述了中国政府如何将补贴作为其工作的核心和 "中国制造 2025 "计划的中心:

与中国的贸易谈判破裂后,中国政府立即宣布了旨在支持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发展的措施。2019 年 5 月 8 日,李克强领导下的[中国]国务院宣布,将延续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支持中国国内芯片制造能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正是《中国制造 2025》的补贴措施,而这正是美中争端的核心所在。事实上,有报道称,未能解决补贴问题是贸易协定破裂的主要原因。请参阅《贸易谈判面临关键时刻,美国就补贴问题向中国施压》: 中国政府对核心产业的国家支持仍是谈判的症结所在。因此,换句话说,针对美国的抱怨,中国立即决定报告说,它将在与美国的碰撞中全速前进。

要说明的是,芯片推广政策是典型的中国制造 2025 计划。该计划有三个核心要素,批评中国的人士认为这些要素都是不可接受的:

1.中国芯片制造商享受税收优惠。一般芯片制造商的基本计划是 2 年免税,3 年减半。对于能够突破 9 纳米大关的芯片制造商,将在 5 年内免税,并在 5 年内减半征税。计划于 2011 年在《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国务院显然计划扩大这项旧计划的优惠范围。

2.在国家开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 CBD Capital 的牵头下,成立了由政府控制和出资的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芯片制造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建设。该基金创建于 2014 年,并于 2018 年进行了第二轮募集。请参阅《中国邀请海外投资者推动本土芯片雄心》。

3.中央政府实施总体规划和控制。2014 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概述了这一规划

正如您所看到的,中国的半导体项目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政策所有不满的典型案例:中央政府的指导和控制、以税收减免形式提供的补贴以及来自中央政府的资金(附带 "条件 "的资金)。

这意味着,面对贸易谈判的失败和随后的华为实体清单销售禁令,中国已 "加倍努力 "实施其 "中国制造 2025 "补贴计划。中国不仅不会在补贴计划上退缩,国务院的通知还明确表示,中国将加倍努力,确保该计划达到预期目标。这一基本政策立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王志军最近的一份公告中得到了明确阐述。王志军宣布,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国内芯片产业,并将这种支持扩大到软件和高科技领域。王志军宣布,中国欢迎美国将华为禁令作为重振芯片设计和生产项目的推动力:"为抵消禁令可能带来的影响,财政部表示,今年将对软件开发商和集成电路制造商实行为期两年的企业纳税减免,并在未来三年内将后续纳税税率降至12.5%"。

正如《南华早报》在报道了王先生的评论后得出的结论:"北京在中国工业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国有部门的财政支持,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贸易谈判的主要症结所在。华盛顿抱怨这使美国公司处于不利地位,但中国政府表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它不打算改变"。

中国以大量补贴的方式主导全球各种关键产业,这是世界 "对中国采取的方法从根本上失败 "的表现。

失败的方法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逐步转变为一个开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系,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看齐。这一政策被德国人(以及大部分欧盟国家)称为 "通过贸易实现变革"。欧盟的对华政策不再只是胡萝卜。这项政策失败了。这种失败是永久性的。十年前,许多人相信中国会改变。现在很少有人相信了,这就是为什么与中国打了十多年交道的许多人如此沮丧。愚弄我一次....

正确看待中国的方法是德国工业界在 2019 年 1 月发布的最新中国报告中采取的方法。 在这份报告中,中国被认定为开放市场经济体的 "系统性竞争对手"。报告指出

长期以来,中国似乎会通过融入世界经济和重塑经济体系,逐步向西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靠拢。这种趋同理论已不再站得住脚。中国在结构上不再朝着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是在巩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模式。与此同时,作为新兴经济大国,中国正在影响其他市场和国际经济秩序。因此,以国家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经济模式进入了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系统性竞争。

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已经制定了一整套政策,与自由开放的市场体系直接对立和竞争。拥有开放市场体系的国家必须按现状应对中国的政策,而且不能对这些政策的改变抱有任何希望。对德国工业界来说,将中国定性为系统性威胁是一个显著的变化,因为在 2019 年之前,德国工业界一直不愿公开反对中国的制度。请参阅《德国工业界直面中国

尽管中国一直在大力补贴并窃取知识产权的大多数产业,但大多都未能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直截了当地说,中国正在恢复一套完全失败的政策。正如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经过 40 年的努力、投资和间谍活动,中国仍无法制造出先进的半导体减税是个骗局,在中国总是如此。芯片基金投资(如果有的话)是在浪费钱。国务院和工信部面临的残酷事实是,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展。中国制造廉价的存储芯片,但精密芯片仍来自台湾。中国在芯片设计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如果没有ARM的设计技术和美国各公司的测试技术,任何中国实体(包括华为)都不可能真正有希望制造出新的先进芯片。中国只能生产散装存储芯片或外国设计的复制品。.

整个政策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中国政府对此心知肚明。关于恢复和加倍努力的报道是典型的中国官僚作风:别担心,我们这次一定会做好。但他们不会。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德国的描述和半导体行业几乎所有人的看法来看待中国:一个无法在高科技领域竞争的系统性竞争对手。低端、低利润、大批量制造是中国试图摆脱的世界。从中国最近发布的公告(或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摆脱永远不会发生。这意味着,随着美国加速切断中国公司与美国技术的联系,其影响将比一般理解的严重得多。中国政府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们已经身陷囹圄,无路可逃。

不管你愿不愿意,美国和中国(很快也会是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冷战已经打响,如果你还没有把你的产品送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制造--我们建议你去泰国、越南、台湾、墨西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或其他地方--你就应该开始了。请参阅《中美冷战从现在开始》:您必须做哪些准备

尽管中国一心想在创新竞赛中获胜,但很少有美国人知道我们正与中国进行一场新的冷战,这场冷战可能很快会包括欧盟与中国的对抗。然而,美国人开始意识到危机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最近发生的涉及中国的事件,比如上周发生的所有事件:

需要是发明/创新之母 

首先,对美国人来说,"创新 "不仅仅是一个流行词。它与早期定居者内化的自力更生精神紧密相连。自力更生和创新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在美国诞生之前,这种生活方式就已经根植于美国人的基因之中。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励着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并写下了巨著《瓦尔登湖》。这种自力更生和创新的混合体促使梭罗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这个所谓 "无底池塘 "底部的深度和形状。正是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引领着莱特兄弟,他们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也没有多少钱",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飞向天空的使命。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甚至是不言而喻的现实--每一次起飞,他们都冒着被杀死的危险"。我们可以继续描述类似的美国发明家,但只需指出,这种创新精神至今依然强劲。这就是为什么典型的美国 "家园 "包括一个车间/棚屋/车库或一些存放工具和制造工艺品的地方。每天,美国人在这些家庭作坊里 "修修补补",利用他们的自力更生和创新精神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多样性是关键

其次,创新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能够接触到创新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用户和制造商必须能够共同创新新产品或新工艺。这种反馈回路至关重要。

多样性是美国的核心优势之一。民族多样性、种族多样性、宗教多样性、活动多样性、文化和观点多样性。中国的同质性要高得多,尤其是在最发达的地区。美国(尽管特朗普推行反移民政策)从世界各地吸引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半数以上的美国顶尖科技公司由移民或移民子女创立"苹果、亚马逊、谷歌和脸书都是由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创立的。再加上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来自印度,人们很快就会发现,美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总市值近 7 万亿美元)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移民的功劳。在中国,你能说出几个真正担任领导职务的非汉族人?

这在实际层面上意味着,美国比中国有更多的创新机会。每一个民族、活动、文化、观点等都代表着中国所缺乏的创新机会。所有这些美国科技公司的员工至少来自 150 个不同的国家。如果有公司需要帮助解决如何将产品本地化到埃塞俄比亚、埃及或乌克兰,他们可以向公司内部员工寻求帮助。如果有人需要帮助了解约旦、加纳或葡萄牙需要什么,他们可以寻求内部协助。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在爱尔兰、肯尼亚或墨西哥收购一家正在开发尖端产品的企业,他们也可以寻求企业内部的帮助。中国最接近做到这一点的做法是将其最优秀的人才送到海外接受教育,但即使这样做也受到限制。

欲速则不达

第三,加速创新需要加快设计流程和产品周期--从构思到原型设计再到最终的商业产品。

中国工厂开发新产品需要数月时间。必须设计夹具,制造工具,校准机器。然后必须将原型拿到现场使用,而现场通常不在中国。然后,必须在三方或更多方之间传递反馈意见。任何改动通常都需要新的夹具、新的工具和新的校准。整个过程既费时又费钱,因为这并不是中国制造的初衷。

中国制造业的优化利用了中国所缺乏的某些因素。大量廉价劳动力、缺乏严格的安全和污染法律、整个社会同质化以及对创造力的厌恶。这非常适合根据他人提供的设计批量生产小部件。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创新,多半是有害无益的。

美国的启蒙教育 

第四,美国已经具备了实现即时反馈循环、大幅缩短设计流程和简化供应链所需的 "骨骼"。

Stratasys等公司多年来一直与美国制造商合作,帮助他们在运营中采用先进的制造工具和技术。利用 3D 打印机等工具,通用汽车、福特、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已经能够将生产成本降低一半,同时将原型制作所需的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有时甚至几小时。试想一下,每星期可以制造和测试三个原型。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除了快速原型设计,美国公司几乎总是比中国公司更善于控制库存。 例如,如果一家美国公司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有缺陷,那么它就不太可能被数以万计的死库存产品困住。这种按需生产产品和零部件的能力(而不是按中国的MOQ),使公司能够节约成本,从而增加用于创新项目的资源。

一场艰苦的战斗--创新和商业化 

中国并不希望这么快就与美国打一场创新战争;中国宁愿再等五到十年,但这场战争开始得早。然而,如果美国不迅速行动起来,在盟国的合作下利用自身优势,就不一定能赢得这场战争。

即使中国无法赢得创新之战,但也足以赢得商业化之战,以下是中国如何分三步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第一步:说服西方继续向中国转让技术,并允许不自愿转让的技术被窃取。

第二步:允许中国继续使用其标准技术,在封闭的市场内将技术商业化,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第三步:在中国完善商业应用后,以补贴价格向西方出售商业化产品。如果西方国家不愿意从中国购买(在没有立法或关税的情况下不太可能),那就卖给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换句话说,如果西方继续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中国的系统,中国将赢得商业化之战。这是一个国际问题:仅靠美国的行动是不够的。从更深层次来说,可以相当肯定的是,中国仅凭 "第三步 "就能打赢创新战。从最基本的角度讲,即使中国的产品落后一代,但只要它 "足够好",补贴足够多,价格便宜 30% 至 50%,那么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中国就会胜出。

合理的西方政府政策需要三个部分:第一,支持西方创新。第二,采取积极行动消除中国的商业化优势。第三,国际支持,以消除中国的商业化优势。

中国不会改变,因此西方的措施必须假定中国不会改变,并采取直接行动。不向中国转让技术。不向中国转移资本。不在中国承包生产。不购买任何包含关键技术的中国制造产品。这只有在国际范围内才能奏效。提高美国国内的竞争力是与中国正面交锋的关键,但如果我们继续向中国以及上合组织和 "一带一路 "的其他成员转让技术和资本,就很难在这一战略下取得胜利。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什么是先进制造业,为什么先进制造业非常适合美国的生活和商业方式,以及那些希望减少对充满风险的中国的依赖的公司可以利用的资源。请参阅《从中国采购产品已经变得太危险了吗?《中国的14大 风险 /未来风险》。

斯科特-霍尔布鲁克(Scott Holbrook)和亚当-保罗-斯莫拉克(Adam-Paul Smolak )共同经营着多家产品和制造公司,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协助教育机构开发和加强制造与物流项目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