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商标使用没有明确要求,这使得商标所有人可以在更多类别上注册商标,涵盖比实际销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这为想要打击假冒产品的品牌提供了有用的工具。虽然侵权行为一般从品牌的核心产品系列开始,但往往很快就会超出这一范围。通过在更多类别上注册商标,品牌可以确保只有自己才能合法地利用产品和服务的新创意。例如,对于时尚品牌来说,品牌咖啡馆在其本土市场可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创意,但在中国却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此外,所有假冒产品都有可能对品牌造成损害,即使该品牌无意销售这些产品。举例来说,一个品牌如果以其奢侈品手袋的精湛工艺而自豪,就不会希望劣质的鞋子和皮带上印有其商标。如果商标的使用是合法的,从而可以在更公开、更有信誉的渠道进行销售,情况就更是如此。
更广泛的注册还能让品牌参与更多的商标执法行动。以奢侈手袋品牌为例。假设当局突袭了一个仓库,发现了数千件印有该品牌商标的 T 恤。如果它们的注册包括第 25 类,该品牌就能对此事提起诉讼,并对假冒者造成伤害。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品牌是做手袋生意的,又不是做 T 恤生意的,为什么要在乎这些呢?确实有一些品牌持这种观点。但更精明的品牌会明白,这些 T 恤(品牌不会因此获得一 角),只会助长假冒箱包的欲望。此外,品牌可能会再次意识到,服装领域存在着利润丰厚的机会。当然,5000 元的手袋在中国有市场,但 500 元的 T 恤有更大的市场。
此外,对这些 T 恤不采取任何行动可能会向执法部门传达错误的信息。有些品牌即使在涉及其核心产品时也不与当局合作。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品牌认为涉及少量扣押的案件不值得起诉。还有一些品牌只是懒得去了解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无论如何,用不了多久,中国官员就会失去耐心。虽然这些情况不同于品牌只是没有注册相关类别的情况,但不合作可能会被官员误解为反映了对执法行动的广泛不感兴趣。如果一个品牌知道会定期查获某类产品,他们不妨让自己为反假冒工作提供帮助。
因此,在制定中国商标战略时,品牌应创造性地考虑有朝一日可能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此外,品牌还应预测仿冒者的行动,并在可能出现仿冒产品的类别注册商标,这些仿冒产品虽然不会直接抢占市场份额,但可能会对品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