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2025:把握不确定性,抓住机遇
自 2015 年以来,与中国的商业环境风险与复杂程度逐年增加。我相信,2025 年将是最具挑战性和最难以预测的一年,而且幅度会很大。
对于在中国开展业务或与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而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经济挑战和不断变化的监管法规都将左右这一格局。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决定 2025 年中国商业环境的六大风险,并就企业如何在抓住潜在机遇的同时应对这些挑战提出见解。
1.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与经济脱钩
美中关系仍然是最关键、最复杂的地缘政治动态之一,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紧随其后,但通常只相差几个月。
随着技术、贸易和安全等领域的竞争加剧,两国都在寻求减少对彼此的依赖--这种趋势通常被称为 "脱钩 "或 "去风险化"。见《中美脱钩:Yes, No and Maybe So.
这种脱钩是由意识形态差异、国家安全关切和经济竞争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在习近平的领导下,脱钩将继续下去,唯一的问题是脱钩的速度。
关税和出口管制:近期美国对半导体技术的出口管制,尤其是针对先进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对中国的科技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回应,中国也对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的关键矿物--镓和锗的出口实施了限制。这些针锋相对的行动表明,科技战争不断升级,贸易日益武器化。就在今天,中国对 28 家美国公司实施了贸易制裁。
全球调整: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正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平衡贸易伙伴关系与国家安全关切。这种 "去风险 "战略涉及供应链的多样化,以及减少关键商品和技术对中国的依赖。对新疆践踏人权和香港自由受到侵蚀的担忧进一步助长了这一趋势。
A.我的想法
欧洲联盟(欧盟):过去曾有说法称,欧盟将在大约六个月后跟进美国对中国的制裁。然而,这一时间表已大幅缩短至约六周。由于对地缘政治影响、市场行为和安全风险的共同担忧,欧盟现在似乎越来越与美国的对华经贸政策保持一致。这种日益增长的同步性反映了西方在应对中国挑战方面的广泛共识,标志着跨大西洋经济制裁和贸易限制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来自中国以外国家的中国产品:我还预计,特朗普总统将对进口到美国的中国以外但由中国公司生产的产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这一趋势已经在越南和墨西哥等国产生了连锁反应。与我们合作的这些地区的专业人士和法律专家对中国公司在其境内开展业务表示了越来越多的担忧。他们明白,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美国征收关税或实施制裁。这些措施凸显了一个更广泛的战略,其目的不仅是直接针对中国,也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全球经济足迹。
B.商业影响
评估风险:公司必须评估其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的风险,并相应地使其供应链和客户群多样化。这包括确定替代采购方案、制定应急计划和考虑区域化运营。有关实用指南,请参阅《将您的制造业迁出中国》:选择 "朋友"》、《 将制造业从中国迁往墨西哥》和《将供应链从中国迁往东南亚/南亚》:三大问题》。
开拓新兴市场:随着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BRI)等举措加强与新兴市场的联系,企业可以在这些地区寻找机会。这可能涉及与中国公司合作进入新市场,或投资 "一带一路 "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然而,彻底的尽职调查对于了解与 BRI 项目相关的风险至关重要。请参阅《贵公司如何从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中获益》。
2.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是一个地缘政治热点,由于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增加了军事活动并发表了强硬言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虽然 2025 年发生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但误判或意外升级的风险不容忽视。最近,旨在影响公众舆论和打击士气的 "认知战 "战术受到关注,这进一步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
A.我的想法
我收到的有关台湾的问题至少是其他中国风险问题的十倍,这并不奇怪。大多数公司认为,台湾战争,甚至是封锁,都是灾难性的事件,基本上会关闭他们在中国的供应链。我也有同感。
当被问及台湾问题时,我的典型回答是,中国随时可能入侵台湾--明天、下周、下个月、明年,甚至十年后。我阅读了大量关于这个问题的书籍,但我仍然不确定何时或是否会发生。事实上,只有习近平知道,而且即使是他对此事的看法也可能会根据政治、经济和战略考虑的变化而改变。
我还鼓励企业不要只考虑台湾。战争或封锁不仅会对他们在中国的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还会影响他们将产品从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运往美国或欧洲的能力。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南中国海和更广阔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航运路线--一旦发生台湾冲突,这些地区几乎肯定会成为争议地区。
相比之下,墨西哥得益于其毗邻美国的地理位置,而不像亚洲那样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虽然墨西哥并非没有风险,如政治不稳定或贸易政策变化,但其供应链的脆弱性与亚洲同行有着本质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没有那么严重。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在墨西哥的制造业业务在 2024 年增长了约三倍,我预计在 2025 年也将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B.商业影响
应急计划:在台湾或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的公司,或者那些严重依赖这些地区供应商的公司,必须优先考虑强有力的应急计划。这包括在地缘政治不那么动荡的地区确定替代供应商,确保备用生产设施以保持运营的连续性,以及制定管理潜在中断(包括最坏情况)的详细战略。
风险评估:最重要的是了解您的中国风险,并制定应对最坏情况的计划。请参阅《中国出境禁令》:你可以随时退房,但你永远不能离开》、《如何计算你的中国风险》和《逃离中国,一个响亮的 "也许"》。
无论是地缘政治冲突、贸易制裁,还是内部监管挑战,制定强有力的战略来应对最严重的潜在结果,都意味着复原力与危机之间的差别。评估您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依赖程度,探索替代供应商或生产地点。这可能涉及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或拉美国家,甚至将业务转移到美国或欧洲。
十多年来,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一直在提供全面的国际风险评估一揽子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全球市场的复杂性。自 COVID 结束以来,对这些服务的需求激增,我们每年进行的评估数量翻了一番。这一急剧增长凸显了企业对识别和降低地缘政治、监管和供应链风险的迫切需求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例如,《财富》100 强中的一家客户让我们每年进行一次此类分析,尽管他们所处的行业风险相对较低。
展望 2025 年,随着企业在中国大陆、台湾等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我相信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强大的风险管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在当今动荡的全球环境中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风险的增加,我预计对我的律师事务所在帮助企业评估和解决其国际风险方面的专业知识的需求会更大。
3.中国与俄罗斯和伊朗的 "无限友谊
中国与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不断加深,已成为地缘政治的重要风向标,重塑了联盟关系,挑战了现有的全球秩序。在这两个国家受到更严厉的制裁和外交孤立的情况下,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提供经济、技术和政治支持。这些 "无限制 "的伙伴关系对全球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能源、技术和金融等领域。
俄罗斯
- 能源和经济命脉:中国以折扣价加大了从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为莫斯科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金融生命线,并削弱了西方的制裁。这种贸易还促进了人民币在双边交易中的使用,挑战了美元的主导地位,表明了中国政府重塑全球金融规范的雄心。
- 军事和技术合作:北京和莫斯科加强了在军事和技术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半导体、无人机和网络能力等先进领域。这种合作关系延伸到太空探索和联合军事演习,引发了对技术转让和军事升级可能性的担忧。
伊朗
- 战略投资:通过为期 25 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中国大幅扩大了对伊朗基础设施和能源的投资。这不仅确保了重要资源的获取,还增强了中国政府在战略上至关重要的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 地区一体化:北京支持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SCO)等重要地区联盟,进一步巩固其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挑战西方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A.我的想法
这些事态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许多中国公司已经寻求我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帮助,以规避与俄罗斯和伊朗的联系所带来的风险。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些联系是可能损害其全球业务运营的责任,尤其是随着制裁和监管审查的收紧。
如果您是一家与俄罗斯或伊朗保持联系的中国公司有业务往来的美国公司,那么您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些间接联系会使您的公司面临二次制裁、声誉损害和监管挑战。当务之急是积极评估并降低这些风险。
B.对企业的影响
- 制裁风险:涉及与中国、俄罗斯或伊朗相关行业的公司必须警惕二次制裁和声誉受损。对所有业务合作伙伴和交易进行彻底的尽职调查,以确保遵守国际制裁制度。有关如何降低美国进口风险的详细指导,请查阅《降低合规风险的美国进口实践提示》。
- 战略多元化: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联盟,尤其是能源、技术和金融领域的联盟,因为美国和欧盟政策的收紧可能会扰乱这些领域的运营。主动分散投资、探索替代市场和准备应急计划是降低潜在风险的必要步骤。
- 能源市场的机遇:不断发展的中俄能源合作关系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流。对于制裁范围之外的公司而言,这种转变可能带来机遇,例如探索替代能源、投资可再生技术或开发新的运输路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动态。
4.技术竞争与国家安全问题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技术主导权竞争继续影响着全球产业。半导体、人工智能(AI)和电信等行业尤其受到出口管制、制裁和监管审查的影响。
- 美国的《CHIPS 法案》:该法案旨在促进美国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和研究,同时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它包括为新工厂、研究计划和劳动力发展计划提供资金。美国还积极鼓励盟国采取类似的限制措施,为中国的科技行业创造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 中国推动人工智能和 5G 发展:尽管有种种限制,中国在 5G 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继续大力投资这些技术,旨在实现自给自足和全球领先。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其在监控、面部识别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引发了道德和安全方面的担忧。
可操作的见解
- 合规:随时了解出口管制法规和制裁措施的最新情况,避免受到处罚。这包括实施稳健的合规计划、进行定期审计以及在必要时寻求法律建议。
- 战略联盟:探索在不受中美紧张局势直接影响的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保持技术和市场准入。这可能涉及与欧洲、东南亚或其他地区的公司合作,发展合资企业、研究项目或技术许可协议。
- 创新与研发:投资于研发,在面临技术限制时保持竞争优势。这可能涉及专注于利基领域、开发替代技术或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
5.供应链的复原力和多样化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和经济脱钩的加剧,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供应链战略,以减少风险并确保复原力。
COVID-19 大流行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虽然中国仍然是 "世界工厂",但企业正越来越多地探索其他制造中心。这一趋势的驱动力是降低风险、提高复原力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的愿望。
A.我的想法
我意识到,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既困难又昂贵。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的商业环境只会变得更具挑战性。反过来,这也将使未来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和昂贵。
说到供应链多样化,我非常喜欢越南、韩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墨西哥、波兰、哥伦比亚和秘鲁。企业的最佳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具体特点,如产品的复杂性、劳动强度和物流要求。这些国家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在保持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的同时降低风险。当然,它们也有各自的缺点。
尽早行动的公司将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抓住替代市场的新机遇。等待的时间越长,这个过程就可能变得越复杂、越昂贵。现在就进行规划和执行,对于确保供应链的弹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B.新出现的替代品
- 东南亚: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有利的贸易协定,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选择。这些国家还受益于政府吸引外资和改善基础设施的举措。
- 印度:印度的 "印度制造 "计划吸引了寻求供应链多样化的企业,它提供了一个拥有熟练劳动力的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印度的民主制度和英语水平也吸引了许多企业。
- 墨西哥:由于地理位置邻近、供应链成熟以及签署了 USMCA 贸易协定,向墨西哥进行近岸外包在美国公司中越来越受欢迎。与美国相比,墨西哥还拥有相对熟练的劳动力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C.最佳做法
- 风险评估:对您的供应链进行全面审查,绘制依赖关系图并确定薄弱环节。这包括评估地缘政治风险和评估替代采购方案。
- 多地点制造:制定多元化制造战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生产设施可以减少对单一地点的依赖,帮助企业应对地区需求,并降低运输成本。
- 防范中国风险:当一家公司决定离开中国或将生产转移出中国时,前中国商业伙伴和中国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与您作对,并试图利用您的处境为自己谋利。这可能包括扣留货款、强制执行有问题的合同或利用监管障碍扰乱你的运营。离开中国几乎总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需要精心策划和谨慎行事。在宣布或暗示与中国脱钩的计划(甚至只是减少在中国或与中国的业务往来)之前,我建议您阅读《如何安全离开中国》一书,了解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和保护业务的基本知识。
6.中国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多年来一直呈下滑趋势,而且前景没有改善的迹象。12 月份的经济数据令人沮丧,今年年初股市大幅下挫。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放缓、债务水平攀升、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持续骤降,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国的经济挑战。
A.我的想法
我在中国有超过 25 年的工作经验,目睹了中国经历的无数次经济起伏。有一点始终如一:当中国经济面临困难时,中国政府往往会更加严厉地打击外国企业。这往往涉及更严格的监管审查、突然执行模糊的规则、加大对合资企业的压力,以及其他旨在优先考虑国内利益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往往以牺牲国际公司的利益为代价。
早在 2012 年,我就曾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探讨过这个问题,当时我解释了中国经济下滑如何增加了外国企业的风险,并分享了最大限度降低这些风险的策略。最近,我在《中国经济下滑及其对您企业的影响》一文中再次谈到了这个话题,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最新的实用建议。
底线没有改变:了解中国的经济变化如何影响政府政策对于保护您的业务至关重要。与中国合作的企业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警惕、迅速适应并实施强有力的计划,以应对经济衰退带来的动荡。
B.对企业的影响
- 消费需求:随着经济放缓,消费者支出可能会下降。企业应密切分析市场趋势,并相应调整战略。这可能意味着要专注于高端市场,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或在新市场中寻找机会,以抵消潜在的损失。
- 债务问题:企业债务,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债务不断增加,给金融稳定和信贷供应带来了巨大风险。这种环境可能导致融资困难、破产增加和违约率上升。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动态,以减轻对其运营的潜在影响。
- 中国业务面临的风险:几十年来,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一直与中国的经济波动打交道。当经济压力增大时,中国政府会对外国企业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会破坏企业的运营和盈利能力。企业必须做好应对这些风险的准备,制定周密的战略来保护自身利益。
- 机遇: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在中国加倍重视创新和绿色产业的领域,仍存在增长机遇。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医疗保健等行业正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应探索这些新兴领域,并制定战略,充分利用有利的政策和消费者需求。
总结
自 2015 年以来,中国的商业环境和与中国的商业环境每年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危险,而 2025 年将是最具挑战性的一年。了解主要风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经济变化、监管挑战和供应链脆弱性--对于驾驭这一动荡的局面至关重要。
在这种环境中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您的适应能力、警惕性以及对未来挑战和机遇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