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合同:用中文来做

不要用英语雇佣合同浪费金钱

我们的中国律师有时会收到外商独资企业客户就中国劳动法提出的 "简单 "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他们是否必须使用中文作为与员工(尤其是外籍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用语言。这个问题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除了一份 "古老 "的 1995 年文件--长长的标题为《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的函》(以下简称《函》)--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指导意见。该函明确要求中国劳动合同使用中文。然而,这份文件的权威性值得怀疑,因为其基本规定已于 2007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取代,不再有效。因此,正如中国的许多劳动法一样,我们有必要了解各地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

在上海,您的劳动合同必须有中文版本。虽然您可以有一份英文翻译的合同,但中文必须是合同的控制语言。上海(与中国其他许多城市相比)普遍对合同自由持开放态度,在涉及上海雇主与外籍雇员之间的劳动合同时,只要这些条款不与相关法律规定的事项相抵触,上海一般会尊重双方自己的安排。尽管上海采取了这一普遍做法,但如果中文版雇佣合同与英文版雇佣合同发生冲突,则以中文版为准。

同样,江苏省在该省的《劳动合同条例》中明确规定,如果发生用外文和中文书写的劳动合同争议,则以中文为准。

在法律纠纷中,如果雇用合同只有英文版,会发生什么情况?法院有时会要求翻译合同,但有时也会直接裁定不存在有效的雇佣合同,并对雇主进行相应的处罚。

我们建议您在雇佣合同中加入一项条款,明确规定以中文为准。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无论如何,中文版本几乎肯定会是适用的版本,同时也因为这样做可以让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在适用语言方面出现任何争议,将会发生什么情况--而这种争议比你想象的要经常发生。让自己为适用语言的争论而支付律师费,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我们几乎总是用中英文撰写客户的劳动合同,尽管中文合同将占主导地位。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的客户必须充分理解他们的劳动合同(公司与员工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是如此),这样他们才能确保遵守这些合同。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纠纷在中国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国公司。用中英文书写清晰的劳动合同可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并在纠纷发生时降低成本。